欢迎光临内蒙古宜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18004856606
18648653603
0474-4869060

行业新闻

氢能列入十四五规划:20位全国人大/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氢能与燃料电池
发表时间:2021-07-26     阅读次数:     字体:【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3月11日综合报道,近日,氢能与储能等产业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

据悉,氢能正式出现在纲要(草案)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第二节“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质性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元年。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重要路径。今年两会期间,两会代表们围绕氢能产业纷纷建言献策。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应用,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以下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灿 建议:

大力支持绿色氢能的生产和应用,即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以及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尽早限制利用煤等化石资源规模化制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提交的是《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完成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及《完成碳中和目标、实施液态阳光甲醇的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两个提案。

他建议:大力支持绿色氢能的生产和应用,即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以及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尽早限制利用煤等化石资源规模化制氢。大力发展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的电解水制氢新技术,支持大规模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研发与示范。

李灿认为,我国的新疆、内蒙、宁夏、甘肃、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山西、辽宁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资源,同时具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最适宜发展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技术。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 建议:

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焦点是“绿氢”

包信和指出,中国的氢能产业一直在发展。但是氢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都是从一些化石能源或者是水中置换出来。所以迄今为止我们使用的大量的氢,包括国外,95%左右都是从化石能源当中来的。但是化石能源制氢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未来所谓的“绿氢”一定要从可再生能源中来,如果通过电解水制氢这条路能比较经济有效地走下去的话,氢源的问题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就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

包信和认为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最重要的当然是电,但是在能量转化以及二氧化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氢。如何能够采用可再生能源,比较高效、便利地从水中获取氢,这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建议:

鼓励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同时,发展氢燃料电池在大交通领域的应用。

在《关于加快推动氢能源多场景应用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氢能可以连接不同能源利用形式,如气、电、热等,并与电力系统形成协同互补,此外作为原材料还可以用于化工、冶金等诸多领域。我国氢气来源广泛,截至2019年,我国每年产氢约2200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南存辉同时表示,现阶段,我国商用氢气96%以上是从化石燃料中制取,制氢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被称为“灰氢”,且氢能的应用以就近消纳为主,多局限于传统化工生产领域。他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是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技术尚未大规模推广,真正洁净的“绿氢”产能较小;二是氢能储运技术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是限制氢能大规模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瓶颈。作为能源载体在分布式发电、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还比较缺乏。

为此,南存辉提出三条建议:首先要落实可再生能源补充发电的政策;其次,鼓励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同时,发展氢燃料电池在大交通领域的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马永生 建议:

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 、加强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氢能标准体系制定、加强氢能产业政策扶持

中石化正在着重氢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利用,中石化氢能布局和发展速度对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速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风、光、水、核)原则,依托氢能产业园和化工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引导绿氢制取、氢车应用、用能降碳、氢碳循环,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气等化石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加强合资合作、协同创新,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的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11个部委,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强化氢能安全研究,推进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项目核准、规划、用地、安全、环保等行政许可建立绿色审批通道,早日实现氢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 王凤英 建议:

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营造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环境、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进程、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我国氢能产业战略导向尚不明朗,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加氢站管理缺位,车用氢能供给体系尚不健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化能力还不足,整车制造及氢气价格过高导致产业化进程受阻。为支撑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我国亟需解决产业发展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因此王凤英代表建议:

一、制定氢能的国家级顶层设计,完善标准法规;

二、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

三、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鼓励多手段降低推广成本;

四、加强优质资源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虹 建议:

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同时要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统筹氢能战略落地。

针对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个环节发展受制于当前法规政策的种种限制,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同时要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统筹氢能战略落地。

相比交通燃油、天然气等能源管理的法规政策,目前对氢能的管理主要还是“一刀切”,笼统地把氢能源参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由此为氢能商业化应用增加了不少障碍与成本,导致氢能从制造端到使用端的成本急剧增加,不利于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成长。为此,陈虹建议,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建立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建议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如对氢能的上中下全产业链,单独形成专项的法规政策,在审批、监管流程上与燃料汽柴油尽量趋同。

他建议,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以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高绿色制氢项目受益范围,引导社会对于绿色制氢项目的投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 张明森 建议:

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制氢产业结合,降低绿氢生产成本,以推动绿氢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建议:国家要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对于通过自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企业主要电源的,以及自建光伏、风电并就地转化成氢气自用或外送的,可以适度放宽其准入门槛,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及政策优惠。如果是就地自产自用或是发电场与耗电装置之间不超过一定距离的,还可以允许自建自营自发电场到用电生产装置之间的专用输电网。通过这些措施,推动这些高能耗、电耗企业率先使用可再生能源。

张明森建议,推进电网制度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制氢产业结合,降低绿氢生产成本,以推动绿氢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

近年来,氢气的环保伦理成为国际氢能产业的讨论焦点,电解水制氢的电若来自于火电厂,那么氢气实际上并非“纯净”的。张明森认为,可再生能源与制氢的结合为氢气伦理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他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前景不言而喻;同时,电解水制氢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通过制氢,可以对波动性大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消纳、调节。进一步地,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利剑 建议:

以氢能冶炼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进度将按下“加速键”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碳减排工作,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既是钢铁人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也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约束机制,以强有力的手段压减钢铁产量。这也是在倒逼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艺流程方面,以氢能冶炼为代表的新技术研发进度将按下“加速键”,废钢使用、短流程电炉冶炼在行业的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在集约发展方面,以超高温亚临界为代表的发电技术将大规模推广应用,余热余能利用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在生产经营方面,产线的工艺升级、智能化改造会加快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刘汉如 建议:

将氢气内燃机纳入氢能发展战略、鼓励发展零碳排放氢气发动机

全国人大代表,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汉如针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发展提出3条建议:

一、将氢气内燃机纳入氢能发展战略。氢气发动机作为零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是氢燃料电池非常好的补充技术,弥补了燃料电池一些不适用的应用场景。而氢气供给系统又完全与燃料电池相同,不增加额外的负担。氢气发动机的成本更低,热效率相当。

二、鼓励进行氢气发动机及车辆的研发,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氢气发动机的研发,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零碳排放效果,成本更低。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氢气发动机及车辆的研发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

三、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气发动机的研发目前在国际上也是刚开始,应当尽快进行相关标准制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 胡可一 建议:

氨、氢能源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零碳排放船舶动力替代燃料,我国亟待重点布局推进氨、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运行的安全性法规,以及氨、氢燃料的生产、运输、存储等技术等的发展,加强工业副氢利用的能源链建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带来了关于聚焦“碳中和”目标、推进航运能源转型顶层设计的提案,重点围绕航运业和造船业脱碳转型的顶层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胡可一建议,应在顶层规划中对液化天然气(LNG)替代燃料进行重点分析,将生物和合成甲烷燃料作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过渡替代作用落实到实处。他提出,氨、氢能源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零碳排放船舶动力替代燃料,我国亟待重点布局推进氨、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运行的安全性法规,以及氨、氢燃料的生产、运输、存储等技术等的发展,加强工业副氢利用的能源链建设。同时,最大限度整合行业内外的优势资源并开展合力攻关,在国际合作层面上吸收消化低碳和零碳技术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新标准、规范规则的制订,促进绿色船舶在行业和产业链层面以“内外双循环”的模式协同发展,共同助推绿色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曹志强 建议:

发展氢能尤其是绿氢产业,集中力量攻克氢能冶金、绿氢制备、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的技术壁垒和成本壁垒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指出要切实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

他建议,围绕全国和各省碳减排目标,因地制宜,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氢能尤其是绿氢产业。集中力量攻克氢能冶金、绿氢制备、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技术(CCS)的技术壁垒和成本壁垒,支持和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低碳技术,鼓励企业进行高能效转化工艺和装备的创新开发及应用,实现冶金工艺流程变革,改变煤炭对于钢铁生产的不可替代性,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 郑月明 建议:

解决包括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以及储氢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将目光聚焦到了高端新能源材料领域。郑月明表示,我国在该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新能源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郑月明特别提到正处于大规模示范应用初期的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解决包括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以及储氢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是突破该产业发展瓶颈的迫切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 张雷 建议:

光伏、风电和储能将成为“新煤炭”,氢燃料和动力电池将成为“新石油”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 张雷认为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协同构建绿色自然生态、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能源消费、绿色生活方式。

当前,推进能源革命,技术成熟、空间巨大。统筹好“源、网、荷、储”,光伏、风电和储能将成为“新煤炭”,氢燃料和动力电池将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将成为“新电网”,克服新能源“靠天吃饭”的弱点,实现多能互补,建立零碳新能源体系。另一方面,持续推动零碳能源在交通、建筑、钢铁和化工等领域深度运用,构建零碳新能源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 曹仁贤 建议:

纵深布局“光、风、储、电、氢”这一新能源行业主赛道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宏伟的计划,目标清晰,必将加快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储能和氢能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曹仁贤表示,阳光电源仍将深度聚焦在清洁电力领域,纵深布局“光、风、储、电、氢”这一新能源行业主赛道,深化全球战略部署,聚焦重点、核心业务,坚持低成本创新战略,推动光风储电氢协同发展,持续扩大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焦云 建议:

实施碳氢产业大循环

“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二氧化碳的回收与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更是加速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谈到低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云表示,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所富有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优势,结合我国已经研制出成熟、可靠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收、有效利用实现工业化的高端技术,尤其是煤基化工碳中和技术,将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我国进一步达到碳中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焦云表示,宝泰隆当前正在开展由煤化工向新材料转型,推进石墨烯及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等新材料产业项目,产品由传统煤化工向煤基清洁能源升级,推进实施稳定轻烃项目和芳烃项目。而在碳中和的领域,宝泰隆正在推进“碳氢共轨大循环战略”,利用专利技术带动局部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向绿色、高效、可循环煤基清洁能源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所党委委员

副所长 郭建增 建议:

提升“绿氢”制备产业战略地位,制定国家层面的“绿氢”制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推进装备制造业有序快速发展。

3月9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建议,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升“绿氢”制取环节的战略地位,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产业发展中,氢气的制取是关键之一。目前,氢气制取技术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气回收提纯和水电解制氢。其中,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气回收在工艺过程中碳排放量较大,不适合长期发展。而水电解制氢法整个制氢过程没有碳排放,是真正实现清洁氢气来源的“绿氢”,是能够真正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制氢技术。

郭建增说,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划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但主要集中在扶持氢能应用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对于氢气制取环节的关注度不高。

他建议,提升“绿氢”制备产业战略地位,制定国家层面的“绿氢”制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推进装备制造业有序快速发展。针对“绿氢”制取技术装备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设立科技专项,加大专项研发资金投入,支持行业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绿氢”制备技术完全自主化。

郭建增对海洋氢能也很关注,他表示,我国海洋氢能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从国家层面提供更多关注和政策支撑,打造特色海洋氢能产业体系。此外,还要加快省级以上绿色氢能源平台和示范区的建设,构建产学研用合作体系,群策群力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

赵萍 建议:

将成渝城市群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建议将成渝城市群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用成渝独特的自然环境,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对绿氢发展路径及应用环境适应性的验证。

赵萍表示,“川渝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还有大量风电、光伏资源待开发,绿氢潜力巨大,工业副产氢、天然气等离子体裂解制氢等补充氢源丰富。”不仅如此,成渝城市群也基本掌握了除碳之外的七大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零部件核心技术。

同时,成渝城市群还聚集了20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初步形成了覆盖燃料电池系统、检测认证、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的完整产业集群,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成渝城市群已累计投入燃料电池汽车280辆,应用规模西部第一、全国前列。”赵萍说,此外,成渝城市群还出台了包括产业规划、财政支持、水电解制氢支持、加氢站安全管理等相关政策30余项,用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 丁光宏 建议:

加强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说,我国要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加强对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

丁光宏认为,绿色能源开发和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氢能技术能否突破。"我国开发氢能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约大规模氢能应用的技术瓶颈没有解决,比如制氢方式、应用场景、运输距离和储运方式等。二是全国不同程度存在弃风、弃光、弃水现象,造成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增加了新能源发电的成本。"

对于氢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丁光宏建议,以国家为主导,加强氢能基础研究的布局,在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等各个环节及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启动多学科协同攻关,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尽快缩小与日本、欧美的差距,并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超越。此外还应大力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建立市场化的氢能应用场景,以钢铁、化工和交通等大工业为主,尽快确立其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法论和具体实施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兼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周洪宇 建议:

应尽快制定国家氢能发展战略 促进产业全面崛起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摆脱化石能源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永久性战略选择。与日欧美相比,我国在氢能储运和加注产业化整体滞后。压缩氢气与液态、固态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产业化仍有距离。

为了抢占国际氢能产业的制高点,周洪宇建议建立专门国家机构研究制定国家氢能战略,设立了明确的机构开展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监管法规与检测体系,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周洪宇提醒,氢能体系的作用范围非常广阔,在发电、储能、建筑等领域都将大有可为。建议国家工信部应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把氢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各地应根据地区氢能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氢能发展之路,避免同质性重复发展,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

从技术攻关的角度,周洪宇建议,要切实攻克制约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在周洪宇看来,中国氢能产业链与国外最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国家科技部应组织相关机构研究实施“氢能技术提升行动”,组织氢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聚焦绿氢技术、储氢、氢-电互联及智慧电网、分布式电站、热电联供等、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发达国家在氢能技术上的封锁与垄断。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长期关注健康卫生领域,今年,他带到全国两会的议案建议让人耳目一新:“环保”成了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 胡季强 建议:

制定国家氢能源战略,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并尽快出台国家顶层设计,制定氢能源发展路线图

在涉及环保的1件议案和3件建议中,胡季强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凝聚着他的系统性思考:《关于加快制定<低碳发展促进法>的议案》,这是从法治层面破解环保难题;《关于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科学计算化工产业能耗的建议》和《关于制定国家氢能源战略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这是从发展战略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于推广有机危废低碳高值利用技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建议》,这是从技术层面推进具体问题的解决。

在涉及环保的1件议案和3件建议中,胡季强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凝聚着他的系统性思考:《关于加快制定<低碳发展促进法>的议案》,这是从法治层面破解环保难题;《关于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科学计算化工产业能耗的建议》和《关于制定国家氢能源战略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这是从发展战略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于推广有机危废低碳高值利用技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建议》,这是从技术层面推进具体问题的解决。


胡季强认为,应该制定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低碳发展促进法》,以此作为低碳发展的基本法,并为碳市场建设提供法律支持,推动建立科学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同时,他还建议,制定国家氢能源战略,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并尽快出台国家顶层设计,制定氢能源发展路线图。此外,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支持工业副产氢和利用有机废弃物制氢技术,长期支持再生能源制氢,形成“再生能源+氢能及衍生物(PTX)”的能源结构模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上一篇: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新定义经济版图!看懂了,你就赢在未来!
下一篇:C级氢SUV、49吨氢能重卡: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2025成为全球销量前零部件供应商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