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科技部就“催化科学”重点专项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5个氢能项目入选
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氢能科学工程”专业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河南省“十四五”期间拟推进郑州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
全国各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氢能重点发展方向汇总
潍柴股份与锡里斯、博世拟在山东成立SOFC合资公司
中国船舶712所完成120千瓦级有机液体供氢装置研制
美国雪佛龙携手岩谷拟在2026年前在加州合建30座加氢站
法国空中客车与CFM国际拟共同测试氢燃料飞机推进系统
氢报内容摘选自
联盟《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信息简报》第36期
联盟成员单位索取原文可登陆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
或者发邮件至chinahydrogen@h2cn.org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氢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要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开展氢(氨)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并将氢(氨)储能列入“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十四五”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重点方向以及“十四五”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指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推行氢能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加氢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探索输气管道掺氢输送、纯氢管道输送、液氢运输等高效输氢方式,鼓励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油气电氢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探索建立氢能产供储销体系;持续支持氢能等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开展能力建设、政策、规划、标准对接和人才交流。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2月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能源局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炼油等17大行业提出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其中,鼓励推动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氢冶炼等前沿技术开发应用;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优化合成氨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发挥焦炉煤气富氢特性,有序推进氢能发展利用。
• 科技部就“催化科学”重点专项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5个氢能项目入选
2月7日,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催化科学”等5个重点专项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其中,“催化科学”重点专项包括5个氢能项目,分别为电解水制氢耦合催化选择氧化、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研究、高效加氢处理催化材料及过程研究、低碳烃类加/脱氢催化微区热耦合机制研究和二氧化碳催化加氢高效合成甲醇。• 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氢能科学工程”专业
2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文件指出,本科专业将新增“氢能科学工程”,专业代码为080506TK(T代表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指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的专业),属工学能源动力类,修业年限4年。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已增设该专业。
• 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
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自治区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基本构建全国重要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基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发展聚集地,打造“北疆绿氢城”。文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将重点打造“一区、六基地、一走廊”的氢能产业布局。一区是指以鄂尔多斯市为中心,构建鄂呼包乌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六个基地是指鄂尔多斯: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全国最大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呼和浩特:自治区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包头:自治区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乌海:自治区工业副产氢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蒙西氢能综合生产基地;通辽、赤峰、锡林郭勒:蒙东氢能综合生产基地。一走廊是指展望到2030年,在“一区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贯通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西氢能经济走廊。•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2月17日,上海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文件共六章21条,规定了文件适用范围、各管理部门职责、规划建设管理、经营许可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等内容。文件指出,加氢站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有效期8年;加氢站经营企业设立的加氢站,还应当依法取得燃气供气站点许可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有效期3年。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氢能车辆加氢设施安全管理规程》(GB/Z 34541)的要求,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同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文件指出,与氢燃料电池应用相关的制氢项目可以在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特定区域布局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离网发电制氢,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在临港新片区率先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及配套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建设和管理。• 江苏南京就《加氢站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
2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就《加氢站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文件通过明确发改、工信、建设、规划资源、公安、商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11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强调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需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为全面统筹协调加氢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该文件是我国首份将加氢站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职能部门的管理文件。• 上海青浦组织申报2022年氢能补贴扶持资金项目
2月17日,上海市青浦区经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氢能补贴扶持资金项目的通知》。文件从投资落户、固定资产投入、研发机构认定、资金配套、金融、氢能标准化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和服务平台、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物流运营等13个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加快形成错位发展、产业聚焦的氢能优势和格局。• 河南省“十四五”期间拟推进郑州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
2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文件指出,河南省将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支持集中区域、清洁外电落点区域有效整合富余风电、光伏发电、低谷电力,开展电解水示范,支持发展微电网和共建制氢工厂。着力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优化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副产氢回收利用率。构建氢能储运网络,在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运输基础上,逐步开展更高压力的氢气长管拖车运输和液氢运输示范,适时推进天然气输运管道掺氢和区域性氢气输运管网建设运营。鼓励建设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试点在现有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电)站中增设加氢装置。推进郑州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园区、城市建设、垃圾转运、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厂区等示范应用。• 成渝拟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2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文件指出,以成都—内江—重庆发展轴为重点,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共同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扩大示范运营、构建安全标准体系,优化川渝地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科学合理布局制氢、加氢基础设施,有序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的储运技术示范应用,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 全国各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氢能重点发展方向汇总
2022年各地方“两会”已落下帷幕。通过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各地对发展氢能产业的思路和举措日趋理性。从数量来看,全国共计18个省市自治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较去年增加5个;河北、河南、吉林、山西连续4年政府报告均提出部署氢能思路和举措。江苏、湖北等5地首次提出发展氢能;天津、云南、甘肃3地继去年之后,今年的报告未再涉及氢能相关内容。从结构来看,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主要地区均就氢能产业发展提出要求:北京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并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区域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上海采取“示范应用联合体”的模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宣告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项目正式落地;河北将力推张家口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侧重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河南提出“聚焦氢能与新型储能等6个重点领域”“规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加快氢能全产业链研发和一体化布局”。从内容来看,各地在氢能产业具体规划上亮点纷呈。山东启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助推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四川提出“构建成渝氢走廊”;重庆重点部署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台建设;新疆以重大项目推动氢能产业与当地光伏产业密切结合。随着经验累积,各地产业发展思路愈发清晰,必将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
• 潍柴股份与锡里斯、博世拟在山东成立SOFC合资公司
2月9日,英国锡里斯动力(以下简称“锡里斯”)联合潍柴动力、博世在中国市场开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战略合作。三方计划成立两个独立的合资公司:(1)系统合资公司:拟开发和制造SOFC系统,其中,博世和锡里斯将向合资公司发放各自的SOFC系统IP许可证,用于在中国的移动式和固定式应用,并分享产品销售收益。(2)燃料电池电堆制造合资公司:拟向系统合资企业和潜在的其他第三方供应燃料电池电堆。合资公司初期拟在德国建立200兆瓦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本月,潍柴动力表示其首款30千瓦SOFC热电联供系统已在潍坊投运。
• 东方氢能拟在广州开发区设立大湾区氢能科技总部
2月8日,东方氢能就在广州开发区设立东方电气大湾区氢能科技总部与开发区签约。该项目将完善广州开发区氢能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当日,广州开发区举办第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现场49个项目签约,48个产业项目集中动工,12个电力设施项目动工。上述项目总投资约1,20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2,349亿元。
• 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开工
2月15日,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18.9亿元,预计2023年底建成。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投产后,对比传统同等规模高炉炼铁工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宝武钢铁计划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 中国船舶712所完成120千瓦级有机液体供氢装置研制
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120千瓦级氢气催化燃烧供热的有机液体供氢装置完成安装调试,并实现与燃料电池系统匹配供氢。此前,712所已完成单套40千瓦级有机液体供氢模块样机设计开发,突破了高效催化燃烧供热、供热-脱氢一体化反应器设计、反应器封装等多项关键技术。本次研制的有机液体供氢装置样机主要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工艺和结构优化设计,装置体积和重量大幅降低,性能和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升。
• 三一重工交付全球首批氢燃料电池搅拌车
2月18日,三一重工首批8辆氢燃料电池车交付湖南岳阳,其中5辆为氢燃料电池搅拌车,为全球首批;3辆为氢燃料电池牵引车。该批氢燃料电池搅拌车搭载重塑科技110千瓦PRISMA镜星燃料电池系统。此前,三一集团与已与岳阳市就投放100台氢燃料电池工程车签署合作协议,并制定了5年规划目标,愿景是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氢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 齐鲁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开工
2月25日,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鲁工业园,总投资20.4亿元,年产液氢1.32万吨、高压氢气7,920万标方。项目拟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氢气提纯装置、联合制氢装置、液氢罐区、液氢重卡车载系统智能生产线、液氢加氢站成套设备(储罐)生产线厂房及配套公辅设施。
• 粤水电携兴邦科技在内蒙古乌海市投资氢电产业链项目
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政府、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水电”)与江苏兴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投资氢电产业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粤水电将设立1个国际院士未来零碳氢能科创中心,建设2个碳中和氢电产业园,打造3个产业集群,即上游风光发电、绿氢制储运加,中游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制造,下游绿氢及其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建筑、公用设施、军事、船舶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168-188亿元。三方还将联合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氢能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规划投资20亿元完善氢能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 纳尔股份氢能项目拟落户上海临港
2月22日,上海纳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氢能源项目落户与设立氢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尔股份拟将旗下的氢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项目、氢能源领域关键装备项目和氢能源产业研究院落地临港集团园区,初步计划一期投资3亿元。此外,纳尔股份还将在临港集团园区设立氢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一期规模2亿元。
• 福大紫金交付国内首套氨氢燃料发电站
2月13日,由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交付中国铁塔龙岩分公司,目前已实现成功发电并稳定运行。该发电站是福大紫金设计制造的一款以氨为燃料的清洁、无碳发电成套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低温高效氨分解催化剂在线制氢,产生的氢氮混合气直接供给氢燃料电池,实现氢的即产即用和安全高效发电。
• 中中科富海启动建设1.5吨/天液氢工厂
2月23日,北京中科富海所属安徽中科昊海1.5吨/天液氢工厂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包括氢气低温提纯和氢液化系统。建成后,将具备有年产液氢324万标方(折合标态)的生产能力。所产液氢将主要用于低温研究、加氢站示范工程、液氢储运的研究、航空航天需求、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以及液氢相关设备的研发。
• 南非科学创新部发布《氢能社会路线图2021》
2月17日,南非科学创新部发布《氢能社会路线图2021》。文件指出,南非将以氢能作为经济复苏的抓手,通过建设可再生氢出口市场,实现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零碳经济转型。到2050年,南非将通过6个方面实现零碳经济:(1)重型运输的去碳化;(2)能源密集型产业(水泥、钢铁、采矿、炼油厂)的去碳化;(3)电力部门的集约化和绿色化(主网和微电网);(4)氢产品和燃料电池部件的制造中心;(5)创造可再生氢出口市场;(6)增强氢气在南非能源系统中的作用。为了启动氢能经济,南非已经确定四个项目,包括铂金谷倡议(南非氢谷)、煤炭二氧化碳转X(Coal CO2-X)项目、博戈巴伊经济特区(SEZ)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项目。通过实施这些旗舰项目,预计到2030年将生产约50万吨氢气,每年创造至少2万个就业机会,到2050年将为经济带来至少50亿美元GDP。
• 美国雪佛龙携手岩谷拟在2026年前在加州合建30座加氢站
2月25日,美国雪佛龙与岩谷美国就于2026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共同开发并建设30座加氢站达成合作协议。作为双方合作协议的一部分,雪佛龙将为加氢站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氢站建成后,初期将用于为轻型车辆提供加氢服务,同时保持为重型车辆提供加氢服务的灵活机动性。岩谷将负责加氢站的运维,并提供氢气供应和运输服务。
• 德国宝马汽车牵头研发扁平状车用储氢罐
2月14日,由德国宝马、博世、Hexagon Purus和TesTneT Engineering等组成的“Flat HyStor”联盟将合作开发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底部的扁平氢气罐,首批70兆帕高压储氢罐原型将于2022年底开发完成。该项目名为“创新氢气罐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测试”,由宝马牵头,博世负责提供罐阀和高压调节器,Hexagon Purus负责开发相应的高压氢气瓶和相应的车辆集成结构,TesTneT负责验证组件。该项目获得德国政府总预算600万欧元资助。• 德国舍弗勒携手合作伙伴推动有机液体氢燃料电池技术
2月11日,德国舍弗勒与Hydrogenious及亥姆霍兹埃尔朗根-纽伦堡可再生能源研究所(HIERN)就携手开发采用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达成合作协议。其中,舍弗勒将聚焦双极板的生产,HIERN将负责开发催化转化器和质子交换膜。
• 法国空中客车与CFM国际拟共同测试氢燃料飞机推进系统
2月22日,法国空中客车公司与CFM国际(GE和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合资公司)就于2025年共同启动氢示范项目签署合作协议。该示范项目使用A380测试飞机作为测试平台,旨在对氢燃料发动机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为2035年前将零排放飞机投入使用做准备。测试飞机配备由空中客车在法国和德国的工厂生产的液氢罐。本月,空中客车、樟宜航空公司、新加坡民航局和工业气体公司林德共同启动研究,着眼于在新加坡樟宜建设支持氢动力飞机研究和运营基础设施以及研究地面服务、操作设备和加油系统的影响,探索新加坡作为氢动力中心的潜力。
• JR东日本发布首款商用氢燃料轨道车FV-E991系列车型
2月5日,由JR东日本、丰田汽车和日立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氢燃料轨道车FV-E991系列车型发布。该燃料电池列车搭载了以氢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系统,将在镰仓车辆中心的武藏中原和中原分公司之间的线路进行运营,这将是首款在日本商业列车线路上实现燃料电池列车运营。
• 韩国斗山拟合作开发氢燃气轮机
2月17日,韩国斗山重工与KEPCO E&C公司拟合作开发氢燃气轮机,通过燃烧从氨中提取的氢发电。该项目中,KEPCO E&C公司将负责开发整个发电厂工程技术,斗山重工公司将开发燃氢燃气轮机和氨重整设施的关键部件。
• 日本丰田联手雅马哈研制氢动力发动机
2月18日,丰田和雅马哈合作研发氢动力5.0升自然吸气V8发动机。该发动机基于雷克萨斯RC F轿跑车使用的同款发动机。改进后的氢内燃机在6,800转速时,可输出最大450马力,峰值扭矩为540牛米。
• 日本三菱重工计划测试100%氢燃气轮机
2月14日,日本三菱重工宣布将在Takasago工厂测试从氢气生产和发电技术。计划到2023年,启动制氢、储氢和燃气轮机氢燃烧技术的示范运行。计划到2025年逐步扩大与大型燃气轮机共燃30%氢气、与中小型燃气轮机100%氢气燃烧的相关设备和商业化产品。除采用水电解槽之外,该氢气生产设施还将进行将甲烷热分解制氢等新一代氢气生产技术的试验和示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